从农业考古的角度浅析西亚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不食猪肉?最近写了两篇关
思明居士
2022-09-20
发布于河北 | 转藏
大
中
小
展开全文
从农业考古的角度浅析西亚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不食猪肉?最近写了两篇关于小麦的小文,引发了很多关注考古、农业起源的朋友的讨论交流,探讨小麦的话题离不开西亚地区,也就是考古学资料中常见的近东新月沃地,即今日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简称西岸)、黎巴嫩、约旦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东南部、埃及东北部。考古发现新月沃地是目前国际考古学界公认的小麦起源地,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目前的考古发现,综合气候、野生祖本分布、器物等因素分析,新月沃地是目前的可以确认的唯一的小麦起源地,同时谈到西亚地区的农业起源,就会引发一个话题,那就是西亚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不食猪肉?相信这个话题大家都听过一些解读,从神话学、民族学、民俗学都有所记述,那么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会是什么呢?距今一万多年前,西亚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适合农业起源的区域,因为彼此都有非常适合驯化栽培的动植物,中国栽培的植物主要是黍粟、稻、大豆等,驯化的动物主要猪、鸡、狗,动植物资源禀赋互补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亚栽培的植物主要是大麦、小麦、燕麦、黑麦和豌豆等几种豆类,驯化的动物主要是绵羊、山羊,中国与西亚的可驯化资源无疑是令大洋洲、南部非洲和大部分美洲所艳羡,因为这些区域并没有太多适合驯化作为食物的动植资源禀赋,同时丰富的资源禀赋也是幸福的烦恼,考古学家推测驯化植物与驯化动物并无同步性,并不是同一群人发明耕作和畜牧技术,两者相搭配是新石器中晚期跨人群交易、合作、互相学习而产生的结果。法兰克·霍尔(Frank Hole)将西亚近东的驯化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动、植物等不同物种是分别在不同地区被驯化的;直至第二阶段才出现不同驯化物种的组合。在西亚这样可用土地面积有限的区域表现的更为明显,两类人群独立发展后开始融合交流,一块土地种植了麦类就不能放牧,因为羊会把麦苗当作饲草吃掉,造成农业人群的口粮减产甚至绝收,这直接了造成农业人群与畜牧人群关于土地归属的冲突, 两种不同生业的人群既相互需要又相互制约,不但影响彼此的发展,而且冲突不断,后来演进的结果可能是畜牧人群控制了农业人群,农业人群不但要为畜牧人群提供粮食,还要服从其管控,这与饲养家猪有什么关系呢?畜牧人群发现,一旦农业人群养猪,谷物加工的副产品可以作为饲料喂养家猪,家猪可以为农业人口提供肉类和脂肪等食物,长此以往,农业人口可以弱化甚至完全摆脱畜牧人群的控制,发出自给自足的生业模式,完全独立生存发展,如果农业人群独立发展,畜牧人群首先面临的就是没有了谷物的来源,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畜牧人群的生存危机,如何防止这种的危机发生呢?牧业人群想出的办法是他们规定禁止农业人群养猪,如果饲养家猪,面临的可能是严酷的惩处,从此,猪在西亚地区彻底消失,人们自然也就没有可能食用猪肉,在后来的数千年文化变迁中,起初由于生存需要引发的禁止养猪演变成了各种说法,甚至有了某些威权的色彩,如此的目的可能都是为了强化禁食猪肉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因此极尽能事为这一行为增添了很多的表达方式,但追根溯源,农业人口与畜牧人口的生业模式冲突,生存需要是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真正源头,而试图通过“透物见人”来探究各种行为、现象的本源,释读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演进恰恰是考古学视角的三个重要组成之一,因此考古学家也试图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这一文化现象做出解释。(配图来自网络)#农业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
献花(0)
+1
来自:
思明居士
>
《茶食》
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