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赵匡胤是沙陀人?宋朝开国皇帝真的不是汉人?

为什么有人说,赵匡胤是沙陀人?宋朝开国皇帝真的不是汉人?

随后,吐蕃将沙陀族迁移至甘州。吐蕃对唐朝的多次进攻中,沙陀族往往担任先锋。公元9世纪上半叶,朱邪尽忠和朱邪执宜父子率领沙陀部族归附唐朝,唐朝将他们安置于盐州,设立阴山都督府,任命朱邪执宜为最高长官。唐懿宗时期,朱邪赤心带领沙陀骑兵协助唐朝平定庞勋起义,因功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予汉名李国昌。

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后,唐朝号召各地藩镇节度使前往救援。沙陀首领李克用率骑兵助唐军击退黄巢,因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后晋升为晋王。公元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李克用作为唐朝忠臣,经常与朱温交战。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军灭后梁建立后唐,这是沙陀人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割地称臣为条件,引契丹军入援,灭后唐建立后晋,为沙陀人在中原建立的第二个政权。公元947年,契丹军队灭亡后晋后撤回北方,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这是沙陀人在中原建立的第三个王朝。

公元951年,郭威黄袍加身,取代后汉,建立后周王朝。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即位为皇帝,由于政权仅辖河东十三州,史称“北汉”。北汉被归入十国,是十国中唯一的沙陀政权,也是沙陀人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的第四个政权。综上,沙陀族在华夏中原一共建立了四个政权。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及中原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时,鲜少提到沙陀族。大家熟悉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汉化”政权,通常是鲜卑族的北魏、西魏、北周,契丹族的辽朝,女真人的金朝,蒙古族的元朝,满族的清朝等。还有一些割据政权,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建立的多个政权。

为何我国历史书籍常忽略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这四个由沙陀族建立的政权?这背后涉及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华夷之辩”观念。所谓“华夷之辩”,即将中原农耕的华夏族群与周围其他族群区分开来。

华夏与蛮夷的区别可能源自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之后,那些遵循周礼的诸侯国被称为“诸夏”,而不遵周礼、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部族则被称为“蛮夷”。华夏和蛮夷并非固定不变的概念,随着一些原先被视为蛮夷的族群学习华夏文化并采纳其生活方式,他们逐渐转变为华夏人。秦国和楚国曾被视为蛮夷,秦始皇统一后,这种区分逐渐消失。汉魏时期被视为蛮夷的匈奴、鲜卑、乌桓等族群,到隋唐时期均已被华夏文化同化。

此外,“汉人”这一称谓在五代以后宋朝时期开始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前不同朝代的人们有不同称谓:三国时期称为魏人、蜀人、吴人;晋朝时期称为晋人;隋朝称隋人;唐朝称唐人。宋朝时期,为应对北方及西北的强敌,内部形成了民族意识,汉人这一概念逐渐确立。元朝统治时,将统治区域划分等级,原金朝中原地区民众被称为“汉人”,列为第三等级。

正是因为唐末至宋初这百余年间,沙陀族在与中原汉人的交流中迅速被汉化,逐渐融入汉族。唐朝时期对“华夷之别”并无严格区分,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在当时并不被视为异族政权。正因如此,石敬瑭这位沙陀人因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而被后人骂为“卖国贼”。

宋朝以后,沙陀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已彻底融入中原汉族之中。相比之下,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在进入中原后仍保留了较多民族特色,并且他们的姓氏如呼延、慕容、宇文等至今仍有流传。沙陀族则较快采用汉族生活方式,使用汉姓如李克用、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等。

上述大量论述沙陀族与“华夷之辩”主要是想说明,沙陀族在进入中原后迅速与汉族、粟特族等融合。通过入主中原建立多个政权,沙陀集团分裂成几个势力,并快速汉化,学习汉文化、通婚融合,最终融入汉族大家庭。

回到赵匡胤的身份问题,根据《宋史》记载,赵匡胤的高祖赵朓,唐代河北幽州涿县人,曾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县令。赵匡胤的曾祖父赵珽,是赵朓之子,曾任唐朝卢龙节度使麾下官员。卢龙节度使又称幽州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是河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赵匡胤的祖父赵敬,曾任后梁官职,任涿州刺史。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自幼善骑射,因在战斗中英勇被后唐庄宗李存勖重用,历任后唐、后汉、后晋将领。

从时间线来看,赵匡胤高祖赵朓时期,赵家已扎根河北涿州。赵朓及其子赵珽生活于唐朝中后期,赵敬活跃于后梁初年(后梁存在仅16年,故赵敬应生于唐末)。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前,沙陀人主要统治山西地区,河北涿州隶属于范阳节度使管辖,并非沙陀人地盘。因此,很难找到赵氏祖先与沙陀族有关联的证据。后唐统治涿州时,赵弘殷已在李存勖麾下为官,且其妻杜氏是河北定州人,亦无沙陀族血统的记载。

自五胡乱华以来,河北等地临近北方游牧民族,确实存在胡汉杂居现象。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契丹与库莫奚在东北崛起,河北有大量胡人居住,且该地区军事首领多为胡族。但不能因为首领是胡人,就推断其部下也是胡人。按照这种逻辑,叶卡捷琳娜是普鲁士人,俄罗斯帝国也该算普鲁士帝国?

河北地区虽胡汉杂居,但汉人数量常常占多数。且此时进入中原的匈奴、鲜卑后代大多已汉化。从史料看,赵匡胤先祖为汉人,不是胡人,更无沙陀族血统。即使有匈奴、鲜卑祖先,唐代时也早已融入汉族。

从史书上唯一可能和沙陀族有关联的,是赵匡胤的皇后。宋皇后的祖母是沙陀族后唐公主,母亲是沙陀族后汉公主。但宋皇后未为宋太祖生子,继承宋朝皇位的南宋皇帝系赵匡胤嫡系后代,与沙陀族无关。

网上流传赵匡胤是沙陀人的几条理由,比如他体格健壮、武艺高强,赵家喜欢吃羊肉,以及五代中有三朝由沙陀人建立。这些推测完全无根据。武艺高强难道只有沙陀人才有?汉朝霍去病、卫青,唐朝李靖、薛仁贵,三国吕布、关羽、张飞,甚至商纣王,皆为华夏英杰。

喜欢吃羊肉就算沙陀人,这说法也太牵强。唐中期后河北胡汉杂居,汉族人爱吃羊肉不奇怪。后唐、后晋、后汉虽是沙陀族建立,但统治阶级和军队中汉人占多数,沙陀骑兵仅是军中一部分。

综上,毫无史料证明赵匡胤为沙陀族人,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其祖上是胡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